黨建動態
party building dynamics
荊棘載途何懼 榜樣引領向前
發布日期:2018-11-21   
作者:   
來源:   
點擊量:0   
分享到:
在近期播出的《榜樣3》專題節目中,我聽到了8個讓人潸然淚下的真實故事。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:有這樣一支隊伍,成立64年,先后有46名隊員,為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,有29歲的宋澤盛,25歲的鐘亮其,30歲的姚云,29歲的潘云舉……64年來,這支隊伍46次深入西藏無人區,36次進駐內蒙古荒原,48次踏入新疆腹地;64年來,他們徒步行程6000多萬公里,相當于繞地球1500多圈;64年來,他們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,用血汗乃至生命繪出祖國的壯美藍圖。這只英雄的隊伍就是自然資源部下屬的國測一大隊。
是什么樣的力量讓國測一大隊不畏荊棘載途,英勇向前?
黨組織堅強引領,凝聚合力向前。建隊以來,國測一大隊黨委一直高度重視黨建工作,堅持把黨建與繼承傳統、弘揚測繪精神,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與文明創建和文化建設緊密結合,不斷豐富黨建內涵,打造了強有力的政治核心,為推動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不竭的精神動力。在國測一大隊榮譽室的展板上,有這樣一句話:黨員在哪里,黨的支部就建到哪里。每一個重大測量任務中,黨員總是沖在最前面,臨時黨支部總是建在最前面。在黨組織的凝聚和領導下,國測一大隊圓滿完成了多項國家重點測繪項目,國測一大隊黨委也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。正是黨組織的堅強引領,凝聚了全體隊員合力,凝聚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正能量。
敬業心推動擔當,堅定信念向前。吳昭璞在國測一大隊是個耳熟能詳的名字,1960年4月底,31歲的吳昭璞帶領一個水準測量小組,來到新疆南湖戈壁進行測繪,但是意外發生了,盛滿水的水桶漏了,在戈壁沙漠中斷水就意味著死亡的威脅,吳昭璞趕緊命令其他幾個隊員輕裝撤退,他留下來看守進口儀器和機密資料。三天后,當隊員們竭盡全力返回時,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,吳昭璞口含黃沙十指深深插進沙土,然而,儀器被他的衣服捂得嚴嚴實實,資料保護得整整齊齊……吳昭璞用生命詮釋了“敬業心”和“擔當”。在生命的最后一線,他寧愿吃光所有的牙膏,喝干所有的墨水,也要把生的希望留給其他同志,正是共產黨人堅定的信念和奉獻精神支撐著他,因為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命脈和靈魂,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“鈣”,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