黨建動態
party building dynamics
俗話說,言為心聲。黨員干部說話做事,句句體現形象,處處彰顯作風。人們經常用“平易近人”“不擺架子”描述一個親和務實的好干部。事實上,語言風格也有“陽春白雪”“下里巴人”之分。但是,“曲高”終究容易“和寡”。現實生活中,個別黨員干部在聯系群眾時,官話連篇,專業術語成堆,沒有擺正位置、調好姿態、注重細節,而導致了南轅北轍、適得其反的效果。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所體現出務實、親民而有深邃富有哲理的風格,既是人格魅力的體現,更是黨員干部修身的榜樣。
“講故事的人”,似乎是創造經典的一個規律。即便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,《山海經》因為故事精彩,成為一部地理知識方面特別有價值的百科全書。在經典原文中闡述了眾多孔子及其弟子親身經歷的故事傳奇,《論語》因此增添了不少感染力。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先生在瑞典學院發表文學演講,主題就是“講故事的人”,深深打動了嘉賓。廣大群眾喜歡的故事,源自艱苦奮斗的創業實踐,吻合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,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適合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,黨員干部就應當像習近平總書記那樣,更多用學理論講道理的思路,以娓娓道來代替簡單重復,讓群眾喜聞樂見而又不失內容充實和通俗易懂。
說一千,道一萬,“不干,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”。說老實話,做老實人,最為可靠,最受群眾期待和喜愛。有一點非常值得關注,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范,深入基層,走入群眾中間,親切地和貧困農牧民、一線工作者、英雄模范等群眾拉家常、話發展,眾多經典話語、典故名言產生在濃濃的為民情懷之中。細讀《知之甚愛之切》《干在實處走在前列》《之江新語》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》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》等經典,不難發現,理論性與通俗性并存,以史為鑒、映照古今,不變的一心為民情懷和擔當務實作風。